<p id="14agg"></p>
  • <table id="14agg"><ruby id="14agg"></ruby></table>

    <p id="14agg"></p>

    <table id="14agg"></table>
        <acronym id="14agg"><strong id="14agg"><address id="14agg"></address></strong></acronym>
            1. <p id="14agg"><del id="14agg"></del></p>
              • 2023年河南自考《法學概論》真題及答案解析來了!

                發布人: 訪問量: 發布日期:2023-01-10 13:18:29

                精選與各章內容配套的考研真題和典型題并進行詳細解答。所選試題基本涵蓋了每章的考點和難點,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,突顯當前熱點,供強化練習。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河南自考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三、名詞解釋題

                36.行政處罰。

                行政處罰,是指行政主體為達到對違法者予以懲戒,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,保護公民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目的,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,給與其人身的、財產的、名譽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為。

                37.股票。

                38.課稅要素。

                課稅要是是指征稅必須符合的條件。包括實體法要素和程序法要素。

                39.刑事訴訟的立案。

                刑事訴訟的立案,是指公安機關、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,或者公安機關、人民檢察院、人民法院對于報案、控告、舉報和自首的材料,以及自訴人起訴的材料,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,決定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  40.民事訴訟中特殊的地域管轄。

                特殊的地域管轄指在被告所在地的管轄原則之下,針對不同案件類型確定的地域管轄。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四、簡答題

                41.簡述法是能夠為行為主體提供行為標準的社會規范。

                為個人和組織提供行為規范是法的基礎性特征,也是其首要特征。這一特征首先意味著,法是一種規范,以制度形態存在,而非以意識或觀念的形式存在。法的這一特征,使其同道德規范相區別。

                其次,法是一種社會規范。社會是由人與人的關系構成的,社會規范是維系人們之間交往行為的基本準則。作為社會規范的一種,法只調整同社會相關或能夠對社會產生影響的行為,而不干涉同社會無關的純粹的個人行為。

                再次,法是一種行為規范,其具備為主體行為提供行為標準的功能。并且,法只關心主體的行為,而不干涉主體的思想活動、道德品德或觀念意識。其他社會規范,例如道德,不僅調整主體的行為,也調整主體的思想,與之相比,可見法的特質。

                42.簡述我國環境保護法的目的及任務。

                我國環境保護法的目的:為保護和改善環境,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,保障公眾健康,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
                我國環境保護法的任務:(1)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;(2)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,保護人體健康;(3)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。

                43.簡述條約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效力范圍。

                在時間上,條約不溯及既往是一條基本原則。條約在時間上的效力范圍應當自條約對締約國生效之日起算,而非條約本身的生效日期。在空間上,除條約表示不同意思,或另經確定外,條約對每一當事國之拘束力及于其全部領土。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五、論述題

                1、試述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。

                (1)平等權。平等權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、不受差別對待、并要求國家同等保護的權利。

                (2)政治權利。政治權利是指由憲法規定的、保障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或自由。

                (3)宗教信仰自由。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根據自己的意念和信念,自愿選擇信仰或者不信仰某種宗教的自由。

                (4)人身權。人身自由是指公民在生命安全、人身自主、居住行動、人身保護、人格尊嚴等方面的自由,是公民參加社會活動、政治活動和享受其他權利的前提條件。

                (5)社會經濟權利。社會經濟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物質和經濟利益方面的權利,是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和保障,包括公民的私有財產權、勞動權、勞動者的休息權。

                (6)教育文化權利。教育文化權利是指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、進行科學研究、文藝創作及其他文化活動的權利。

                (7)特定公民的權利。憲法保障婦女的權利,保護婚姻、家庭、母親、兒童和老人,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。

              OR 點我咨詢
              標簽:

              上一篇:河南自考專升本近代史簡答題匯總2
              下一篇:2023年河南自考《公共關系》真題及答案解析來了!

                相關閱讀